文化長流 — 香港中小學水墨教與學成果分享
吳冠中(1919-2010)
吳冠中(1919-2010),江蘇宜興人,吳冠中不但是20世紀著名的畫家,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理論家和教育家。他談藝論畫以敢言見稱,往往針砭時弊,體現出一位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,故被譽為「中國畫壇良心」。是首位獲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(Académie des beaux-arts)通訊院士的中國籍藝術家。吳冠中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,油畫師從方幹民和吳大羽,國畫師從潘天壽和林風眠。1946年,吳冠中以全國繪畫專業第一名的成績,取得公費留學法國的資格。1951年回國,不久便遇上了文藝整風運動,他被批成了「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堡壘」。從法國學來的人物畫更是被批判為「醜化工農兵」,是從資本主義國家留學回來的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」,滿身是毒素,也被逼創作連環畫、宣傳畫及年畫等。1978年,文革過去,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《吳冠中作品展》,這是他回國後首次個人作品展。
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藝術的代表性人物,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水墨現代化之探索,獨創的「彩墨畫」獨樹一幟,與朱德群和趙無極被譽爲「留法三劍客」。
歷年來他從油畫入手,轉向水墨後,一直中西求索,作品糅合了傳統國畫與西方現代繪畫的美學觀點和內涵,樹立了獨特的「吳家作坊」特色,創下不少經典作品。吳冠中與香港淵源甚深,他先後多次踏足香港,舉辦畫展,亦常應邀出席學術研討會及演講,廣結藝緣。他還專門到香港街頭寫生,畫作屢以香港城市風物為題材。2002年,吳冠中於香港藝術館首次(亦是唯一一次)作公開寫生示範,冒雨描繪維港景色,蔚為藝壇佳話。
他對香港的文化環境極表讚賞,曾明言香港是一個制度公正、做實事、重真性的地方,是他「可以看到東方,也可以看到西方」的交匯點,與他的藝術創作不謀而合。吳冠中是融和中西藝術的一代大師,多年來創作了大量極具代表性和感動人心的畫作,亦發表過不少藝評和理論文章,提出「風箏不斷線」、「造橋派」、「專家鼓掌、群眾點頭」、「掃除美盲」等美育理念,如今已成為藝術史的經典。這些發人深省的論說,誠然反映了吳先生的藝術生命中,蘊含着對普羅大眾極其深厚的關愛情懷。他被譽為「美術界的魯迅」,對美術界諸多不義及拉攏情況大膽鞭撻,儘管曾遭流放和勞改,他仍頂着文人風骨,對繪畫不離不棄,以追求心中的理想世界。吳冠中學貫中西,畢生致力將「國畫現代化」及「油畫民族化」,其風格融合傳統國畫與西方現代繪畫的美學觀點和內涵。他在八十年代初提出形式美的重要,質疑當時寫實主義所謂「內容決定形式」的主流觀點,認為形式乃藝術之語言,應該得到重視。吳冠中早期的畫作以油畫寫生為主,其重形式及創新之話一出,即引來莫大迴響。
吳冠中曾表示他最優秀的作品是要留給國家和人民大眾,生前多次向國內外的公營博物館捐贈作品。歷年來他及家人對香港藝術館捐贈不斷,至今累積達450多項,連同藝術館早期購入的兩幅畫作及私人收藏家的捐贈,香港藝術館成為擁有吳冠中作品最多及最豐富的藝術機構,並成為國際上現代中國繪畫收藏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。這批珍貴的藏品包括吳冠中從具象邁向抽象的油畫、水墨畫、七十年代下鄉「糞筐」時期的畫作、多幅經典畫作的素描寫生原稿,以及個人文獻例如文章手稿、畫箱及畫具、留學法國證件、法國政府頒授勳章等珍藏,完整呈現藝術家逾半世紀創作的重要歷程,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,亦見證着吳冠中與香港藝術館的珍貴情誼。他希望通過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,把個人最具代表的「現代化水墨」和藝術理念向世界宣傳。
1997 | 水墨設色紙本